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

企业概况

岁月的记忆

  • 分类:三线建设记忆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2-26 10:58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1965年11月中旬领导找我谈话,通知我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,我听后啥也没说,回家收拾收拾就在16号和张存信、鞠鸿泉、李敬成、乔士福、陈传玉、冯鹤印等12个人上了火车,

岁月的记忆

【概要描述】1965年11月中旬领导找我谈话,通知我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,我听后啥也没说,回家收拾收拾就在16号和张存信、鞠鸿泉、李敬成、乔士福、陈传玉、冯鹤印等12个人上了火车,

  • 分类:三线建设记忆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2-26 10:58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  【常恩山】北京人,满族,1949年7月进北京第一机床厂参加工作,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57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,195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,1965年11月20日到自贡,参加长征建厂工作,1985年8月在长征机床厂病退。

  1965年11月中旬领导找我谈话,通知我到四川支援三线建设,我听后啥也没说,回家收拾收拾就在16号和张存信、鞠鸿泉、李敬成、乔士福、陈传玉、冯鹤印等12个人上了火车,20号就赶到了自贡。当时刚开始建厂,只有一台车床一台铣床,主要用于基建和安装设备。那时真难啊,厂里磨刀都没办法,好在那时协作精神非常强,领导一联系,我就背上几十把刀具,一早就去赶公共汽车到机- -厂磨刀,晚上又赶公共汽车回厂。建厂时正在搞基建,新的人员不断的到来,从老厂运来的零件差不多已到齐,可是装配车间的行车却未到,那时大家的工作热情特别高,没有吊车就靠人工进行装配,肩拾、手抱什么招都使出来了,成功地装配出2台X6132万能铣床。当时自贡电筒厂派人守在现场,包装都没要就运走了。

  那时,我和张存信就住在厂区旁边的一户农民家中,在建厂基本建设都未完工的情况下,产品就出来了,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,心想支援三线建设任务离完成不远了,我也快回去了。可就在这时领导找到我,要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,带头将全家迁到自贡,以实际行动支援三线建设。我想:我是党员,又是全国劳动模范,干啥咱也不能不带头啊。于是匆匆回到北京,将老母亲安顿在兄长家,1966年5月24日,在锣鼓喧天的热烈气氛中,在北-同事们的欢送下,我全家6口踏上了扎根自贡的征程,那一年我37岁,最大的孩子11岁,最小的孩子才1岁。

  那时,我的工资是72元,每月给老母亲10元。我们那时在北京睡的是炕,搬迁时要添置的家具、东西又太多,钱上实在挪不开,后来向厂里借了500元,直到1975年才将借款还清。到自贡的当晚和以后一段时间,我们全家是在砖头搭起的木板床上睡觉,北方生活和自贡生活上的差异使我至今都很难适应,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困难我们都克服了,我们那代从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利益,只是希望将自己的工厂建好,为毛主席争光。

  七十年代末,工厂已形成批量生产,但产品单一。为了拓展业务,工厂成立了“三结合"攻关小组,我是成员之一。 接的第一 个任务就是两台液压仿形铣床的生产。在试制过程中,液压仿形铣的导轨加工成为难题,要求只允许4丝(0.04毫米)以下的误差,可是当时的加工母机的误差就是28丝,怎么办?生产厂长郑学增和乔士福、鲍希圣、谢锁林等人,还有我在大件开攻关现场会,出主意想办法,大家真是绞尽了脑汁,最后终于想出了超常规的加工办法,解决了这个难题。加工完第一台一检测,嘿,3.1丝,合格。第二台2.9丝。那种用没达标的设备,干出达到标准的活,那高兴劲就甭提了。虽然那时也累,也有不顺心的时候, 但是我们看到工厂- -天一一天好起来,感到:值!

  人老了,故土难离的情结也就更深了,落叶归根的想法也就越来越浓了。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可能实现了,因为我的儿女们已融入自贡,先后进人长征工作,在自贡落户扎根了。

  (长征公司党委办供稿)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

Sichuan Changzheng Machine Tool Group Co., Ltd

©2020版权所有 四川长征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01953号